近年来,互联网技术的成熟及消费习惯的改变,催生了大量的互联网企业。相较于传统行业,互联网企业在业务模式和盈利方式上的创新给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而审计线索复杂化、隐蔽化等特点也极大的增加了互联网电商行业财务报表的审计难度。
本期程学宜老师从互联网行业的业务形式及盈利模式出发,通过对互联网、电商行业的审计重点难点及审计风险分析,重点分享一下电商企业收入、广宣费等重点科目的审计。

互联网企业是指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基础,利用网络平台提供服务并因此获得收入的企业。互联网企业包括了搜索引擎业务、门户网站、第三方平台、网络游戏运营、提供数据库及网络信息服务等多种盈利模式。电商企业是利用第三方平台实现企业、商户及消费者的网上购物、网上交易及在线电子支付的从事电子商务的互联网企业。


基于互联网电商行业经营风险高、业务形式及盈利模式繁杂多变、财务业务信息数据量大且大多依赖信息系统的行业特点及其带来的审计风险,互联网电商企业在审计时应重点关注以下事项
02 互联网电商企业经营风险较高,存在着经营失败而导致的审计失败的风险
企业经营的不稳定相应的增加了审计风险,若注册会计师在被审计单位不具有持续经营能力的情况下,对其财务报表发表无保留的审计意见,可能造成相关报表使用人对注册会计师的诉讼。
03 鉴于互联网企业交易过程的特殊性,该类企业的财务造假行为更具隐蔽性互联网企业为维持业务数据和财务数据的高速增长的趋势,达到投资人的预期或者获得新的投资人融资,在财务会计上选择激进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同时利用业务数据系统生成的先天优势进行造假,隐蔽性更强,相应的增加了注册会计师的审计风险。
互联网行业特点要求企业需不断的研发创新,故互联网企业的研究开发投入普遍较高,一旦研发成功,将会获得高额的利润回报,税负高。为享受税收优惠,部分互联网企业为达到软件企业条件、高新企业条件而做一些财务安排。实务中普遍存在研究费用与开发支出混淆、软硬件收入模糊处理的情况。
06 审计人员对互联网行业、技术缺乏充分的了解,从而导致的审计风险互联网企业可能利用审计人员对其公司业务和技术的不熟悉而采取各种方式来蒙蔽审计人员,同时审计人员也不能够针对信息系统实施有效的审计程序,相应的增加了审计风险。在审计实务中,要特别关注互联网企业系统安全的内控设计及执行,必要时利用行业专家的工作或聘用专门的IT专家实施IT审计。
国家的法律和平台的规则均对电商的刷单行为进行了规制,但由于企业刷单行为可以为企业获得较好的搜索排名,达到引流目的,而且刷单行为较为隐蔽,不容易被发现,因此仍然有个别电商行业会有刷单行为,而能不能识别刷单行为将直接影响审计人员对企业收入真实性的认定。
那么如何识别刷单行为呢?程老师从四个方面做了详细的阐述。

在实质性程序执行过程中,对企业交易数据的获取、分析及核对尤为重要,如果能够结合企业行业特点、收入实现方式、收入趋势分析展开数据分析及核对,可以更加有效地识别刷单行为。
分析程序方面

数据核对方面


虽然刷单行为方式多样、手法各异,但是相信只要审计人员能够严格按照要求去实施审计程序,并在实施过程中充分对比不同交易行为的差异点,相信一定可以找到突破口,更快地识别企业刷单行为。
最后,程学宜老师结合阿里巴巴移动事业群、逸仙电商等互联网电商行业的审计经验,通过案例讲解的方式向我们展示了电商企业收入、广宣费等重点科目的审计程序。
嘉宾李炤洋老师认为,做审计这一行要始终抱着职业怀疑的态度,事出反常必有妖,一定要把流程标准化、规范化,减少风险;通过今天的分享,我们要总结、归纳要形成作业指导书,利用互联网分析工具,总结分析提高效率,形成技术优势。
嘉宾林枝峰老师表示,在审计实务中,对数据的获取和分析一定程度决定了审计的成败,作为审计人员应拓展自己的学习渠道,多角度去了解企业数据是管理的模式,提高我们的审计效率。

本文内容仅供一般参考用,任何人士不应在没有详细考虑相关的情况及获取适当的专业意见下依据所载内容行事。本文所有提供的内容均不应被视为正式的审计、会计或法律建议。
本文内容未经授权,严禁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