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货是一个经济实体重要的资产,特别是在制造类或贸易类企业中,其在资产中的占比一般比较大。存货的数量、质量及计价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委托单位的会计报表质量,加之存货是采购与付款循环中的重点,其结转、结存情况又与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息息相关,因此,存货在年度财务报表审计中是当然的重点项目之一。
受企业生产过程、经营模式的影响,较多企业可能存在存货种类繁多,数量较大,收发频繁,核算复杂的情况。因此,存货的审计程序往往较为复杂,其审计风险也不言而喻。本期讲师邓集龙老师、刘喆老师结合审计实操案例,就存货审计需关注的事项,与大家一起学习探讨。
存货的审计目标一般包括实施审计程序以证实:
(1)账面存货余额对应的实物是否真实存在(“存在”认定);
(2)属于被审计单位的存货是否均已入账(“完整性”认定);
(3)存货是否属于被审计单位(“权利和义务”认定);
(4)存货单位成本的计量是否准确(“准确性、计价和分摊”认定);
(5)存货的账面价值是否可以实现(“准确性、计价和分摊”认定)。
与存货审计相关的主要审计程序包括:检查、观察、询问、函证、重新计算、重新执行、分析程序等。
基于部分存货的特殊性,有时还需要运用专家的工作。
监盘是存货审计当中最重要的程序,存货监盘的目的是获取有关存货数量和状况的审计证据。
应当根据被审计单位存货的特点、盘存制度和存货内部控制的有效性等情况,在评价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制定的存货盘点程序的基础上,编制存货监盘计划,对存货监盘作出合理安排。
(1)与存货相关的重大错报风险;
(2)与存货相关的内部控制的性质;
(3)存货盘点的时间安排;
(4)取得被审计单位存货清单;
(5)存货地点的选取;
(6)舞弊风险的应对。
在被审计单位盘点存货前,应当观察盘点现场,确定应纳入盘点范围的存货是否已经适当整理和排列,并附有盘点标识,防止遗漏或重复盘点。对未纳人盘点范围的存货,注册会计师应当查明未纳入的原因。
①再次观察盘点现场,以确定所有应纳入盘点范围的存货是否均已盘点;
②取得并检查已填用、作废及未使用盘点表单的号码记录,确定其是否为连续编号,查明已发放的表单是否均已收回,并与存货盘点的汇总记录进行核对。
关注被审计单位的存货余额是否合理。存货余额与销售、成本规模是否匹配;是否存在应报废未报废存货
关注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转销是否符合谨慎性原则,复核存货跌价准备计提是否充足
关注与存货密切相关的其他科目和指标。例如营业成本(如毛利率异常)、预付账款(如期末预付账款大幅增加)等
讲师选取了近几年来8个与收入、成本、存货造假相关的处罚案例,对各案例中财务造假的规模、财务造假的手段以及处罚结果进行了介绍,提醒大家保持执业怀疑态度,对于财务指标过于“完美”的单位更需要特别注意,不放过审计过程中发现的任何可疑细节。
邓集龙老师结合自身从业经验,分享了4个典型案例,分别从如何制定存货监盘计划、如何通过计价测试发现被审计单位实施利润调节、如何结合大额预付款以及存货情况发现被审计单位利用无商业实质的购销业务进行资金占用,以及如何对固有风险较高的存货实施盘点等几方面进行了详细讲解,以帮助大家更加清晰地了解存货审计思路及关注重点。
李俊杰老师表示,存货审计涉及的数量和单价两个方面也尤为重要。
针对存货数量的实质性程序主要是存货监盘,但类似于储备粮、药材、水产品等存货的数量很难盘点,此时会面临着抽样时样本量如何选取,以及在遇到知识盲区时如何借助专家工作等问题,除此之外,还应从多个方面去验证存货数量是否准确。例如,对于制造型企业,可通过库存商品和包装材料等耗材的消耗量是否匹配、生产车间一天24小时不停生产可以产出多少商品等方式来验证企业当年收入成本以及存货规模是否存在虚增。
针对存货单价的实质性程序主要是存货计价测试,关于存货的计价测试应关注存货成本核算方法是否合适、产品之间如何计价分摊,结合和数量的关系来进行计价测试会相对准确些。最后要关注存货的减值情况,进行跌价测试。
